一、發(fā)聲方法的科學性
發(fā)聲方法的科學性是美聲唱法的第一個基本的審美特征。在美聲、民族、通俗三種唱法中,美聲唱法的發(fā)聲方法是最科學的,美聲唱法起源于意大利,是從西歐專業(yè)古典聲樂的傳統(tǒng)唱法發(fā)展起來的,從文藝復興以后逐步形成了美聲唱法。
美聲來自意大利文Bel canto,意思是美好的歌唱,Bel canto在西方音樂界的定義與我們的理解不同,他們對Bel canto的理解指的是由作者家羅西尼(Rossini)、多尼采蒂(Donizetti)、貝利尼(Bellini)等人那個時期的作品和歌唱藝術,它包括那時代歌唱的風格、技巧、內容、形式以及歌唱方法,其主要特征是聲音輕松自由,音域寬廣有共鳴且表現(xiàn)細膩,科學理論的介入與支撐終伴隨著美聲唱法的產生、發(fā)展壯大,與意大利傳統(tǒng)美聲唱法相關的學科有人體解剖學、物理音響學、聲樂美學等等,并且還衍生出嗓音生理學、嗓音治療學等邊緣學科。這些相關的理論科學,詳盡地闡述了歌唱腔體的構造,以及肌肉的運動規(guī)律,為美聲歌唱方法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與幫助。
美聲唱法歷經幾百年傳承、總結、發(fā)展得更加成熟,在意大利,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多最著名的聲樂教育家,比如歐洲聲樂史上的加爾西亞家族,在他們的努力下,美聲唱法形成了科學的教育體系,訓練逐漸地規(guī)范化、系統(tǒng)化、科學化。在演唱過程中聲音的運用完全依照極其嚴格規(guī)范的科學的發(fā)聲方法。如胸腹式聯(lián)合呼吸法、深喉頭位置、面罩共鳴等等。
二、演唱的嚴謹性與創(chuàng)造性。
用美聲唱法的演唱時,必須嚴格按照作曲家的原意,依照譜面上寫的節(jié)奏、表情、速度、力度、呼吸等具體要求演唱,不允許自由發(fā)揮,與民族唱法嗓音運用的說唱性、隨意性及通俗唱法嗓音運用的自由性、自然性,形成對比。歌唱家在演唱歌曲時,不僅要完成樂譜表面的視唱,充分表現(xiàn)作品的原創(chuàng)意圖,更重要的是演唱者用自己的感受與體驗來表現(xiàn)作品情感的過程,通過再創(chuàng)造融入個性,從而架起演唱者與觀眾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梁。
創(chuàng)造性使聲樂作品在創(chuàng)作中獲得生命與價值,體現(xiàn)聲樂作品的情感。創(chuàng)造性是依據(jù)原作,從各個角度注入符合內容要求的新意,對原作內容和主題做擴展和延伸,豐富作品的外延和內涵。聲樂表演還需要融入個性,在很多情況下,人們更希望聽到歌唱者有個性的演唱以及對作品獨到的見解與解釋,個性的體現(xiàn)預示著創(chuàng)造性的逐漸成熟,它表明聲樂演唱者已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,不僅對聲樂作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認識,并能根據(jù)自身的條件和特長,找到適合自己的表演方式,形成獨特的個性化的表演風格。
有位音樂評論家在評述20世紀兩位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他們扮演多尼采蒂的歌劇《拉美莫爾的露契業(yè)》的女主人公時說:“卡拉斯傾心于崇高的激情,使露契亞這個角色的解釋有氣魄和激昂的表現(xiàn),她的主人公完全不是個纖弱無力的人物,她不服于命運,而和命運作斗爭。薩瑟蘭創(chuàng)造的形象則比較抒情,比較溫柔,從歌劇開始就使人明確這是位高傲的、體態(tài)威嚴的姑娘……”這兩種結果,顯然同表演者的個性特征和主觀創(chuàng)作造成的。從作品的內涵和生活的真實性出發(fā),通過自己的再創(chuàng)造,融入個性,挖掘作品潛在的,甚至是作者都沒有想到的東西,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,產生動人心弦的藝術效果。
三、美聲唱法演唱風格的多樣性
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(qū),混合共鳴,講究聲音真假混合,演唱歌劇作品時口咽腔和鼻咽腔用得多一些,而在演唱藝術歌曲時口咽腔和鼻咽腔用得少一些,到高音也不用掩蓋。這些方法雖說都是美聲唱法,但唱不同的作品時在唱法上有細微的變化,才能適應作品的需要。不同時期、不同風格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,即使同一個作曲家,選擇曲目不一樣;演唱時的風格就不一樣,嗓子的用法也不一樣。比如俄羅斯學派:俄羅斯有些唱法口腔用的比較多,尤其是男中音。這是他們語言的特點,也不絕對是方法好壞,不完全因為用他們的作品、他們的語言,訓練出來的就是那樣,其中是方法問題,也是風格問題。再拿作品來說,意大利風格的熱情奔放、燦爛絢麗,德國風格的是含蓄嚴謹、細膩優(yōu)美,而法國的風格則是浪漫秀麗、清新典雅,俄羅斯的風格又是深沉厚重、雄渾博大,中國的則是以樸實真摯、婉轉悠揚。
四、聲音特征的變化豐富性
表達人類感情的工具再沒有比人的聲音更強烈,更有效果了,有時甚至不依賴語言,當它完全讓聲音的內在音色及音調來表達時,也一樣使人感動。德國音樂理論家舒巴爾特說:“人的喉嚨是劇作的第一個最純潔的、最卓越的樂器。”美聲唱法要求有一定規(guī)范和一定準則的音色,這種音色能穿透幾百人的交響樂隊,再傳到幾十米甚至幾百米外的最遠的聽眾耳朵里。帕瓦洛蒂說:“我追求的是清徹而帶金屬聲的音色,當然決不是太監(jiān)那樣的聲音”。
意大利世界級男高音歌唱家斯泰芳諾能用豐滿厚實、自由飛翔的聲音,細致、多樣的力度變化,強有力的高潮,豐富的音色色彩征服聽眾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近六十歲的尼爾森到美國演出時,“她那獨具一格聲音象激光一樣集中,金屬般的音質和高音區(qū)奇特的音色發(fā)揮了震蕩屋宇的威力。”《紐約時報》曾評述過著名女高音瓊.薩瑟蘭:“高音區(qū)干凈、清徹如銀鈴一般,使人想起長笛,中聲區(qū)熱情、充實使人產主雙簧管沁人肺腑的歌唱的印象,而柔潤、渾厚的低聲區(qū)仿佛發(fā)自大提琴。以銀鈴、長笛、雙簧管、大提琴等樂器的“聲音形象”來比喻薩瑟蘭的嗓音魅力。意大利女中音菲奧倫薩·考索托也認為歌手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音色或自己的聲音。
五、美聲唱法的時代性
藝術是時代反映、記錄著時代的本質特征,不同時代的同一種藝術形式,有著不同的特征。西洋歌劇藝術的發(fā)展也是這樣,聲樂藝術作品遵循那個時代歷史,具有鮮明的時代性。例如:莫扎特的歌劇《費加羅的婚禮》中費加羅的詠嘆調《你不要再做情郎》.就充分表現(xiàn)出18世紀意大利青年男女為追求愛情自由而機智斗爭的時代特征。作為男仆的費加羅為了娶女仆蘇珊娜為妻,機智地勸說對蘇珊娜垂涎已久的主人阿爾馬維瓦伯爵:“男子漢大丈夫不要一天天談愛情,再不要梳油頭噴香水,不要滿腦袋風流艷事……”等等。
六、美聲唱法的時代性
情感是一切音樂作品的審美特征中最為重要的特征,是音樂藝術的靈魂,正如德國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所言:“音樂所特有的因素是單純的內心方面的因素,即本身無形的情感。” 音樂情感的豐富性,來源于作曲家情感的豐富性。莫扎特、威爾第、比才、柴科夫斯基等許多歌劇作曲家,既是情感十分豐富的人,又是善于用情感作曲的人。劇中人物情感豐富,是作曲家與演唱者情感世界的橋梁。例如普契尼的歌劇《蝴蝶夫人》中女主人公蝴蝶夫人的詠嘆調《晴朗的一天》,充分表現(xiàn)出蝴蝶夫人幻想著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……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乘船歸來的那種期盼、驚喜、懷疑、羞澀、徘徊等豐富而又復雜的情感。演唱者情感豐富,是連接人物情感與聽眾情感的紐帶。演唱者通過對人物情感的表達,引起聽眾情感的共鳴,最終達到“以情動人”的藝術效果。
聲樂藝術,既要聲音悅耳,又要情感濃深,即“聲情并茂”。“聲情并茂”一語,道出了聲樂藝術的基本特點,也道出了人們對聲樂藝術的重點要求。聲樂美學的核心,也就是“聲情并茂”。人們要求聲樂藝術,既要聲音悅耳,又要情感濃深。
再說語言,聲樂語言是通過音樂的手段獲得旋律節(jié)奏感的歌唱性語言。它要具備高度準確、鮮明的形象、強烈的動作等顯著的美學特征才行。語言中講究依字行腔, 語調色彩講究輕重強弱、高低抑揚、快慢疾徐、頓挫連斷,以及語氣、語勢的表現(xiàn)豐富, 優(yōu)美的聲音是由自然嗓音、科學發(fā)聲和音樂修養(yǎng)、審美心境等多種因素構成的。
美聲唱法的歌手,要想唱好歌,在表演藝術框架內,借鑒戲曲、戲劇的一般規(guī)律,結合聲樂表演的音樂性、多元性、歌唱性、虛擬寫意性、形體表演的造型性、舞蹈性等藝術特征,揣摩表演的心理技巧與形體技巧,推敲形體表演,總結分解的、系統(tǒng)的基本功訓練與整體綜合的藝術創(chuàng)造及舞臺實踐,繼承、借鑒世界各國的戲劇、歌劇、話劇、電影等表演藝術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與精髓就能更加快速的發(fā)展。